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要求支持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哪些举措?如何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记者近日采访了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
1 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应多方努力形成合力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遇到严峻挑战,进出口贸易总额及进口和出口额均出现加入WTO后的首次下降,其中进出口总额921.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1%;出口额395.9亿美元,下降2.3%。水果和畜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减少9.3%和11.4%,蔬菜出口量同比下降2%。出口量最大的水果产品浓缩果汁受危机冲击明显,出口价格大幅下降,2009年下半年在出口政策刺激和经济回暖带动下问题有所缓解,但全年出口额同比仍下降40.2%,价格仍低于上年同期,直接造成国内苹果滞销、果农收入下降和企业利润减少。水产品出口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多方努力最终实现全年出口额小幅增长。目前看,今年农产品出口将呈现缓慢的恢复性增长,但形势仍不容乐观。
倪洪兴认为,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是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农业开放的重要工作,应多方努力,形成合力。一是要立足优势产品和产业制定好布局合理、方向明确、操作性强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促进规划,为优势农产品出口提供宏观指导。二是要继续落实现有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措施,并根据贸易形势变化积极争取新的有利政策,为优势农产品出口提供财政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及通关、检验检疫的便利和优惠。三是强化政府对优势农产品国际营销促销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符合目标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品牌,举办和支持一批社会效益好、在境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业展览会,引导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四是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服务,通过政府网站、信息公告、出口指南等形式加强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逐步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农产品进出口信息服务体系,向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有效指导生产和出口。五是要加强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在示范带动上下功夫,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功课,通过标准化建设确保质量安全。六是发挥具有竞争实力企业在我国优势农产品市场开拓方面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快出口农产品的行业组织建设,提高农业贸易组织化程度,在农产品出口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形成规模、信誉良好、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 多措并举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出口产品所遭遇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数量、范围和影响均呈扩大趋势。有关部门调查显示,2008年我国有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2005-2007年分别为25.1%、31.4%和34.6%);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2005-2007年分别为288.13亿美元、359.2亿美元和494.59亿美元)。其中农食产品居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行业排位第二位。影响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以及加工厂、仓库注册要求等。
金融危机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间接引起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发达国家更多地利用合法的非关税措施如强化食品安全管制等限制敏感产品进口,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更高的贸易壁垒。如美国要求今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所有食品均需经过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食品安全认证,其认证机构须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证和审批,导致我国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因此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倪洪兴认为,积极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壁垒,最重要的是要高度重视和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一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农业国际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农业科技的竞争。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大力增加投入,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次,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出口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出口示范基地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突破进口国的贸易壁垒。第三,要强化监管能力,加快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和水平。第四,要大力加强技术性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扩大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则制定,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磋商,防止技术措施标准的滥用阻碍农产品贸易。
3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据介绍,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农业"走出去"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方面,远洋渔业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建立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管理规范的远洋渔业骨干企业及远洋渔业船队,远洋捕捞作业范围和能力得到了极大拓展,已跻身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列;另一方面,境外农业资源开发合作也取得进展。几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不同形式为推动境外农业资源合作开发探索路子。同时,农业技术"走出去"也初见成效,我国生产的禽流感疫苗等农业技术因物美价廉,深受国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和农户的普遍欢迎,得到推广使用。
倪洪兴认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应该看到,虽然目前我国农业"走出去"步伐正在加快,但与国内农业开发相比仍面临很多制约因素。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增收、多方受益的原则,一要强化宏观指导,发挥农业"走出去"部际合作机制的作用,统筹规划,加强与合作国政府协调力度,促进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企业运营环境,降低投资风险。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推进农业"走出去"的政策扶持体系,争取财政和金融部门支持。目前农业部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签署支持农业"走出去"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走出去"协助解决融资困难。三要加大规范管理服务力度,积极拓展为"走出去"提供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加强对农业涉外劳务人员培训,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投资政策、法律法规、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4 要将提高农业"引进来"质量放在重要位置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技术。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引导外资投向鼓励类产业,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
倪洪兴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引进来"出现了新变化,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农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并购成为外资进入我国农业的重要手段,科技"引进来"也从单纯技术引进向技术与智力同步引进转变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将提高农业"引进来"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把"引进来"的成果转化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培养农业跨国企业的平台、推动农产品出口的动力和企业"走出去"的基础。要继续发挥好"引进来"在提升农业科研能力、解决国内资金缺口、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一要继续推动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尤其要大力推进植物新品种保护、转基因生物、资源环境和能源生态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利用,弥补我国在科研布局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不足。二要不断拓展引资渠道,积极争取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无偿援助、优惠贷款和技术合作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业发展,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执行效率,切实用好每一笔援助和贷款。三要科学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农业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有效引导,做好对产业安全的风险评估和合理保护,明确外商投资农业的重点产业,对外资并购龙头企业或进入敏感产业领域要加强跟踪调研,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要掌握情况并做好预案。
5 加强进出口调控确保农业产业安全
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建立健全农产品和农用物资进出口监测预警机制。
倪洪兴分析认为,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相互影响不断加深。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国内市场余缺、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小规模农业面临着越来越直接的国际竞争,国外低价农产品大量进口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国内价格稳定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倪洪兴认为,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有效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一是要加强部门配合,建立统一权威的全国性大宗农产品产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特别要对粮棉油糖等国际竞争力弱、进口压力明显的大宗农产品国内外价差和供需走势密切跟踪,及时分析研判、预警并制定相应应急预案,为复杂形势下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加强国际市场监测和完善贸易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对重点国家、重点市场、重点品种的农产品贸易情况监测,做好国际市场价格、贸易形势以及国外贸易政策等动态信息的收集整理,为企业提供农产品贸易指南、月报等公共信息。积极跟踪了解国外农产品质量法规、技术标准等信息,及时向出口企业通报相关国家的疫病疫情、质量卫生标准、检验检疫措施、贸易摩擦等动态情况。三是要加快农业贸易救济体系建设,妥善应对贸易摩擦。建立健全农业贸易争端解决和贸易救济体系建设,有效利用合法手段及时实施贸易救济,运用多边机制、新闻宣传、外交磋商等多种渠道反击歧视性贸易保护措施,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我国农产品出口利益。加强对重点进口农产品质量监控和检验检疫,运用合法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四是强化多双边农业贸易谈判和贸易规则制定参与力度,坚持把农业作为保护重点,广泛参与涉农国际谈判和协作,争取对我有利的国际规则并保持必要的贸易调控政策空间。
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主任倪洪兴
(责任编辑:闫璐)